色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入九月,番茄晚疫病进入高发期,防治结合 [复制链接]

1#
上周有位种植番茄的农友发来了一条求助信息,大致的意思就是他家种植的番茄出现了异常的表现,而且一直都治不好,想麻烦帮他看一下番茄得了什么病,该如何治疗,而且还附带了几张病株的照片。从这位农友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番茄的叶片明显有发黄干枯的症状,而且叶片上有“V”字型的病斑,这是典型的番茄晚疫病症状,再结合当下高温多雨的天气环境,可以判定出这位农友种植的番茄正是患了晚疫病。番茄晚疫病在番茄种植地区普遍发生,是一种番茄常见的病害,而且对番茄的危害也非常的严重,特别是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为严重,很多种植番茄的农友也深受其害。那么该如何防治番茄晚疫病呢?今天就全面的分析一下番茄晚疫病以及防治的措施,给这位农友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给其他农友一个参考和借鉴。农友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叶片上典型的晚番茄发生晚疫病后有哪些异常的症状表现?叶片发病后的症状表现:叶片受害后的典型特征是形成较大的病斑,病斑上面长出白色粉状霉层,注意不是棉絮状霉层。在番茄的成株期一般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叶片表面出现淡绿色水浸状的病斑,慢慢的会变成褐色,空气湿度高时,病斑边缘产生稀疏的白色粉状霉层,并且有不明显轮纹。值得一提的是,病菌多从叶缘、叶尖开始侵染,形成“V”型绿色病斑。由于环境不同,病斑边缘清晰度和霉层致密程度有差异,在高湿条件下,通常生有白色霉层,病健部分界不明显;干燥环境下,霉层不明显,甚至肉眼看不到,但病健部分解明显。有时,也从叶面中部开始发病。除此之外,病菌可能从不同部位同时发生侵染,形成多个病斑,逐渐扩展连片。发病后期,病叶会干枯。在适宜环境下,病害会迅速蔓延,成片发病,最后叶片上病斑连接、融合,导致叶片干枯。病叶背面的病斑与正面病斑类似,也是灰绿色,但边界不明显,高湿环境下表面分布白色粉状霉。后期病斑逐渐变为浅褐色至褐色,病部叶肉组织坏死。在叶柄和各级叶脉上出现褐色斑,条状,边界明显或不明显,潮湿环境下病斑上着生白色霉层。病斑会向周边发展,导致小裂片染病,叶片凋萎。发生晚疫病后的番茄病叶茎部发病后的症状表现:当番茄的茎部被病菌侵染后,在干燥环境下,茎部的病斑呈褐色,形状则是条状、块状或不规则形,略有凹陷。病斑逐渐扩大,后期变为黑褐色,当湿度较高时,其上会长出白色粉状或霜状霉层,后期霉层会变得明显而致密。番茄晚疫病病茎的症状表现果实发病后的症状表现:果实主要是青果发病,成熟变红的果实也会被侵染。病果症状特点是形成大型褐色斑,但不腐烂,能保持果形。发病初期,果实侧面或靠近果柄的果肩位置发病,出现开始暗绿色,之后变为褐色的油浸状扩展的云纹状病斑,每个果实通常只有1个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表面粗糙,局部凹陷。病斑有时有不规则形云纹,随病情发展,病斑变为暗褐色,略有凹陷。发病后期,整个果实几乎完全变褐,但果实质地坚硬,仍能保持果形,并不软腐。而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有少量白霉,有时呈同心轮纹状分布,但此时病斑仍不会软腐。白霉通常稀疏而短,个别时候才会形成较长的霉状物。值得一提的是,切开病果,可见靠近病斑的果皮和胎座组织会变为褐色。发病初期的晚疫病病果番茄发生晚疫病的原因及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因素番茄之所以会发生晚疫病,主要是受到了晚疫病菌的侵染所致,而病菌会通过风雨或气流进行传播,特别是雨水。病菌从番茄植株的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并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在适宜的条件下传播后可进行频频得再侵染,而伴随雨季到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而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因素则大致有以下2个因素:环境因素:暖潮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病菌的繁殖。病菌生长发育适宜温度7℃~30℃,最适20℃~23℃,湿度超过75%有利于发病,最适相对湿度95%以上。晚疫病的流行要求多雨、潮湿、雾重、露多,温度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大,早晚冷凉(约10℃-13℃),白天较温暖(约22~24℃)的环境,。降雨的早晚和雨日的多少,以及雨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程度,有时一场大雨之后,会在某一地区大面积同时发病,个体种植的农户,家家发病,诊断者往往感到很疑惑。栽培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栽培因素也是影响番茄晚疫病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瘠薄的地块非常容易诱发晚疫病。晚疫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许多田块收获后田间残留病残组织清理不及时、不彻底,加之设施栽培难以轮作倒茬,造成田间病原菌累积,为病害的初侵染提供了大量菌源。对于大棚番茄投入较高,为片面追求产量,常常栽植密度过大,使枝叶交错,田间隐蔽,通风透光差,为晚疫病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湿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大水漫灌或灌水次数太多,会造成设施内长期湿度过高,形成适宜于晚疫病发生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通风不良、偏施氮肥也会造成晚疫病严重的发生。发病严重的番茄晚疫病病果番茄晚疫病易流行,危害大,防治结合是关键由于番茄晚疫病易流行且危害大,因此针对晚疫病的防治,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是关键所在。1.农业防治首先在选种时就应该选择抗病的品种;在栽培过程中,由于晚疫病在土壤之中可存活2~3年之久,因此,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有效地降低田间菌源的含量,降低晚疫病的发病率;肥水管理上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在控制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增施磷钾肥,重施腐熟的有机肥。在下雨后要注意及时的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栽培时植株的间距要合理地进行密植,定植之前则应对田园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田间的病残体等。2.生态防治生态防治主要是控制好田间的环境,不给晚疫病菌创造适宜的环境,严格控制棚室内的湿度,防止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出现,而且要适当的控制浇水,浇水时采取滴灌的技术,切记不能大水漫灌,而且浇水应该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浇水后要及时的排风除湿,控制好棚室内的温度,一般晴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为宜。3.化学防治当发现田间有晚疫病病株后,除了要及时的拔除外,还要喷药进行防治,一般每周喷药一次,连续喷药三次即可。常用的药剂有:克露可湿性粉剂、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抑快净水分散粒剂等。总结:进入九月,番茄晚疫病进入易发期,而且发病后一旦没有及时的防治,很可能会在田间大面积的爆发,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农友们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病害的发生,如果发生了晚疫病,那么就是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病害在田间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