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视频丨开化人七月半要吃些啥ldquo [复制链接]

1#


  在开化人的心中,气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开化人每天早餐吃气糕,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和中秋、重阳、立夏、端午等重大节日,都会准备食材,在家蒸上几屉气糕。


  如今,开化的气糕品种也越来越多,气糕也越来越被人们变着花样吃。如畲乡人的乌饭气糕、在市场上大火的气糕干、用苋菜汁做的红色气糕等等。而桐村人因为当地盛产毛竹,他们的气糕日常则是:毛竹馅料(笋干)、毛竹炊具(篾丝、竹篓、竹篮、竹夹、竹锅盖、竹筒等)、毛竹家具(竹桌、竹椅、竹凳)、毛竹居家环境(房子依着竹林而建,房前屋后种满毛竹,以竹为居),则被当地人成为“五竹登糕”,大有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步步登高的意味。这些元素在下面的这个视频里都得到了一一体现,考眼力的时候到咯。


  小编给大家出个考题,在我们的视频里到底出现了几种毛竹元素?仔细找找哦~

桐村“五竹登糕”


  


  农历七月半的脚步渐进,暑气依旧盛,西风亦未起。山间的毛竹修长挺拔,长势喜人,阳光透过竹叶洒落一地。桐村镇华山村的李大伯背着柴刀在自家的竹林里转悠,看准一棵,便挥刀下手。


  几下功夫,毛竹应声倒下。李大伯扛起毛竹,脚上生风,一溜烟的功夫,便来到了村里的篾匠师傅家。


  准备竹器还需要等上些时日,趁着等待的时间,李大伯的妻子郭大妈已经在家中准备起七月半做气糕要用的材料。


  桐村是开化的毛竹之乡,老百姓的房屋也依着竹林而建。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里的百姓不仅居有竹,更以竹为食。


  眼下已经过了鲜竹笋的季节,郭大妈把早先准备好的笋干摊到篾席上晾晒,这是制作气糕最美味的食材。


  做气糕的前一天,郭大妈用竹篓盛着自家种的糙米,拿到家附近的小溪里轻轻淘洗,这是从深山里流下来的山泉水,清澈见底。日头虽烈,泉水依旧凛冽甘甜。


  糙米被浸泡放置一晚,第二天和了发酵后的酒引上磨研磨。大伯推磨、大妈添米,来来回回,默契无比,似是在孕育一段美味的传说。


  磨好的米浆静置发酵,时间和程度得主妇自己掌握。这时候,早先编好的竹器派上用场。


  在篾丝做成的平底蒸笼上铺一块布,竹筒舀米浆,晃动几下,使米浆在篾丝上摊匀,撒些早先炒制好的笋干,上灶,盖上竹锅盖,捂严实了,大火开蒸。


  邻居家的大姐来帮衬,不时往土灶里添毛竹片,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俩人聊着丈夫小孩、家长里短,其乐融融。


  米浆的香气慢慢溢出蒸笼,弥漫在厨房间。闻着香味,掐掐时间,气糕的火候正好。掀开锅盖,气糕的清香直直地往鼻子里钻。


  撒上些小葱末,切成一块块菱形,这就完工了。香味越串越远,邻居的老人、小孩都被吸引了来,抓起气糕忙着往嘴里送。第一笼气糕就是要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是山里人内心最淳朴的约定。


  看着大家一块接着一块吃,郭大妈的心里也跟着乐呵。多蒸上几笼,装在竹篮里,待忙完了再给远些的亲戚朋友送去,分享这一份喜悦。


  生活在毛竹之乡的桐村人就这样以竹为生,用竹器制作的笋干气糕也被他们成为“五竹登糕”,大有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意味。

文章版权归开化新闻网所有,转载需告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