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TUhjnbcbe - 2023/9/15 19:39:00

我国种植抽橘、食用柑橘历史悠久,并在漫长的柑橘栽植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抽橘文化。今年来随着果农越来越认识到柑橘的经济价值,柑橘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大,各种病虫害也随着发生。柑橘园柑橘脂点黄斑病虽是局部性发生,但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柑橘的品质和产量,成为柑橘生产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的隐患。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名黄斑病、脂斑病、腻斑病、褐色小圆星病,过去称落叶病,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小枝和果实,近年来,在柑橘各大产区爆发流行,但因其症状和肥害相似,许多果农将其误认,所以柑橘脂点黄斑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症状特点,并普及一下它的发病规律和发病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它的防治方案,希望能给广大果农朋友们带来帮助。

一、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发症状

1.叶片发病类型

1)脂点黄斑型

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蔓延形成黄色斑块,并在病斑上出现淡黄色突起的小颗粒,呈疤疹状;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颗粒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发展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状斑点,与该斑点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形成黄色不规则斑块;病斑在病叶上分布不均匀,往往偏向叶片主脉的一侧,另一边很少甚至没有;病斑边缘模糊,中间有淡褐色至黑褐色的疤疹状小粒点。

2)褐色小圆星型

该症状是典型的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化后被侵染的症状。开始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大小的斑点,近圆形,后期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直径在l~3毫米左右,病斑边缘颜色深且稍微突起,中间颜色浅,稍微凹陷,后期颜色变为呈灰白色,并在病斑上长有黑色小粒点。一般每个叶片分布数个到数十个,分别分布于叶片的两面。褐色小圆星最常见的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少数的春、夏梢叶片上的脂点黄斑在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凹陷坏死,成为褐色小圆星;另一种则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直接表现出来的症状。

3)混合型

在同一个叶片上既发生脂点黄斑型又发生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被称为混合型病斑。

2.果实症状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果肉一般不受危害。发病初期形成黄白相间的“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在约0.5~2平方厘米的果面上分布着数个到数十个病斑,随着病斑的不断蔓延和老化,隆起和愈合程度加强,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

二、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规律

(一)病原

引发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为柑橘球腔菌,其球形,卵形或丝状的单胞分生孢子着生于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中,球形、单生或簇生的子囊壳埋生于黑色子座中,长棒形的子囊无色、无柄。单胞的子囊孢子梭形无色。每个内子座可以超过个/小时的速度释放子囊孢子。

(二)发生原因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性、树龄以及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1.气候条件

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温湿度都非常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如果防控不当,就会造成暴发流行,此时是防治该病越冬病源菌初侵染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时做好防治工作,可大大减轻全年该病的发生流行。冬季有冻害的年份,来年发生也相对较重。

2.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感病成都有一定差异,以椪柑、蕉柑、晚芦柑、蜜柚、红肉蜜柚、胡柚、葡萄柚、香柚等发病较重;温州蜜柑、沙糖橘、南丰蜜桔等其次;夏橙、脐橙、冰糖橙、锦橙等发病较轻。

3.树龄与树势

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树龄大发病重,幼龄树和成龄树发病轻。一方面树龄大的植株代谢能力更弱,抗病性也更弱;另一方面,树龄长的果园,由于种植时间长,病源菌也积累得相对更多,因此发生会更重。夏、秋梢比春梢发病轻。

4.栽培管理

果园栽培管理合理,通风透光好,树势强,则发病轻,落叶不严重。相反,果园管理不细致,树冠郁蔽,柑橘长势弱,就会导致发病重,落叶多。

三、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时间

该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潜伏在树枝上越冬。病原菌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由于在4~9月落地的病叶都能够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因此春、夏、秋梢叶片都能收到危害。每年6~7月是果树被侵染的主要时期,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0月。3~4月进入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清明前后雨水增多,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危害春梢。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危害叶片时一般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潜伏期为2~4个月。5~6月炎热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夏梢,此时春梢达到发病高峰期。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8~10月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这个时期主要侵染秋梢,也是夏梢的发病高峰期。

四、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措施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冬季清园

冬春季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结合清园,疏剪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结合果园撒施适量石灰(50~75kg/亩),树干涂白,树冠喷0.8~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倍融杀蚧螨,消灭越冬病原菌,减少病菌初侵染源。

2.合理修剪

冬季修剪:采果后开天窗,剪除交叉枝、枯枝,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春季修剪:在花蕾露白时进行,短截结果母枝,疏掉过密春梢,按5除2、3除1留强去弱;回缩内膛钓鱼枝,留桩1寸,促发春梢。

夏季修剪:剪除落花落果枝,对结果多的树,剪除树冠外围顶生单果,适时放梢,先下后上,即7月上旬先剪树冠中下部,控制树冠顶部,促发晚夏梢,7月下旬至8月初修剪树冠上部,促发健壮秋梢,粗枝梢留6~7张叶、弱枝留4~5张叶短截,分层放梢,及时疏芽,培养上小下大的自然圆头型丰产树形。

3.水肥管理

做好橘园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开展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根外追肥,注意Mo肥(早春)、B肥(花期)、Ca肥(果实膨大期)的补充,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植株抗病力。有机肥可选择扩穴深施,在树冠下两旁进行挖大穴,每株可施有机肥20kg。此外,还应施好萌芽肥(春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全年化肥施用量不低于5kg。

4.药剂防治

在叶片展开前夕至叶片老熟期和幼果期,特别是新梢转绿期,及时选用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药剂每十天左右均匀喷雾一次,连续2~3次进行保护。

而在叶片刚展开后或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后,以及降雨初晴等发病初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0倍液、25%丙环唑乳油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倍液等药剂喷雾1~2次进行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