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苗的第一个形成原因是:播种过深。
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播种过深,小麦发芽出苗的时间长,自身养分消耗大,造成出苗缓慢,地下茎过长,叶鞘细长,根系发育不良,迟迟不分蘖,不长次生根或次生根减少,麦苗整体瘦弱。
管理措施为:对这类弱苗可顺垄扒掉部分覆土,使分蘖节盖土厚度变浅;并结合锄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侧根发育,使苗转壮。
小麦黄苗的第二个形成原因是:播种过密。
播种较早、播量较大的麦田,常常出现幼苗生长过旺,导致麦苗营养缺乏,发育不良。幼苗直立拥挤、纤细。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进行镇压使麦苗生长变慢而长得粗壮;另一方面可以锄划断根,控制分蘖的增加和小分蘖的过旺生长,利于壮苗生长。
第三个形成原因是:整地粗放。
随着秸秆还田、旋耕播种面积的增加,还田秸秆量大,切杆不碎,旋耕后秸秆分散混土不均,整地播种又没充分镇压踏实,造成小麦出苗不好,有的根系扎在疏松的秸秆中,难以吸收到土壤中的养分,再加上秸秆腐熟也需要一定的氮素,造成腐化秸秆与麦苗争肥,出现苗黄现象。或整地粗糙,土壤中大块坷垃较多,导致幼苗根系下扎不好,生长缓慢、缩心、黄叶、苗弱。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及时浇水细锄。搞好冬前镇压。
第四个形成原因是:墒情不足。
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又未及时浇水的麦田。叶色灰绿,下部叶片变黄,新叶短小并迟迟不长,次生根少,分蘖困难,生长缓慢或停滞。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及时浇水施肥,促进麦苗生长正常,苗壮蘖多。
第五个形成原因是、霜冻。
小麦出苗后若遇到寒潮霜冻,部分品种和抗逆性较差麦田,叶片突然发黄,或叶片的部分被冻死,似开水烫,后逐渐枯黄,田间表现一致。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喷施叶面肥加尿素、芸苔素病混配杀菌剂,促进麦苗恢复健壮生长,控制病害发生。
第六个形成原因:脱肥。
缺氮的麦苗叶窄、色淡、苗黄瘦弱、分蘖少;缺磷的麦苗生长缓慢,苗小叶黄,叶尖呈紫红色,根系不发达,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及时追施高氮肥,并注意氮、磷配合施用,促进根系发育,促弱转壮。
第七个形成原因:土壤黏重板结。
土壤粘重,水分过多,土壤通透性差,致使根系缺氧,严重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初生根呈褐色,分蘖力弱,苗瘦小,叶尖黄化或呈淡褐色。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开深沟排渍,中耕松土,促进通气,提高地温,促根发育。
第八个形成原因是:肥害。
底肥中有机肥未腐熟,种肥施用过多,幼苗、种子接触到肥料后,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可多次浇水,稀释和减轻肥害。
第九个形成原因是:药害。
是由拌种或苗后施药或土壤残留造成的苗黄苗弱。
管理措施是:如黄化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可不用特殊管理,一般麦苗会自然由黄转绿。严重地块可以浇水、并及时锄划。结合喷施叶面肥加芸苔素。缓解症状。
第十个形成原因是:病虫害。
小麦红蜘蛛、灰飞虱、叶蝉、盲蝽等害虫的叶片被危害后,形成黄色斑点,或感染病毒病或根茎病害,引起小麦苗黄苗弱,生长发育迟缓。
管理措施是:及时防治虫害,特别是播种较早环境复杂地块,可用噻虫嗪和甲维盐混配喷雾防治。红蜘蛛可添加阿维菌素或者螺螨酯。根茎病害喷施苯醚甲环唑、笨甲醚菌酯、丙硫菌唑等杀菌剂。以确保苗全苗壮。
来源:新农村大喇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