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朵、拍头、眼屎多、总使劲、睡不踏实、指甲长白斑……
宝宝这些表现,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又让人觉得很不踏实。
小区大妈会执着地提醒你,肯定是缺钙。
家里人也疑心,该不会是什么病吧,别给耽误了。
快别瞎猜了!
小编今天请来育学园诊所的韩静医生,把宝宝这些奇怪的表现一个一个给你分析明白。
呐,“定心丸”给你,赶紧吃了吧~
韩静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预防保健医生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士;
曾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
从业以来一直专注于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接种慎用证和禁忌症的把握、接种程序的合理安排和调整、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应对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依据婴幼儿自身生长发育特点给予家长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协助家长建立遵循自然养育的科学育儿观;
曾在“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知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
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吃得好长得好,各方面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医院体检,医生都说非常健康。
可宝宝平时经常会做出一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小动作,时而“暴力”拍头,时而用力抓自己的耳朵;有时睡得好好的,胳膊腿突然就抽动一下。
真的没关系么?
你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不知道这些表现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还是疾病的征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
抓耳朵、拍头你的宝宝有这些“暴力”动作吗?
用小手抓耳朵,使劲地揪自己的耳朵;或者摇头、拍头、撞头;有时甚至能把外耳道抓破。
妈妈一定很困惑,宝宝,你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狠啊……
很多家长最先想到的是,会不会耳朵里面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角度简单排查一下。
耳廓湿疹?
宝宝频繁出现抓耳朵或者揪耳朵时,家长首先要细心观察一下耳部皮肤。
看耳廓上是否有湿疹。
如果湿疹明显,那么这可能就是宝宝揪耳朵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湿疹,基本上可以排除此项。
中耳炎?
中耳炎作为一种炎症反应,不仅仅会造成耳部不适。
通常还会伴有发热、哭闹、有液体从耳道中流出,甚至伴有一些异味。
如果宝宝没有发烧,也没有上述的其他症状,那么基本也可以排除中耳炎了。
还有些家长担心缺钙、缺乏微量元素。其实都不是。
宝宝抓耳朵、拍头的现象,更多的可能性是非疾病原因,主要就是:忽然发现耳朵真好玩,以及内耳发育尚不成熟。
耳朵真好玩
宝宝总是喜欢挥舞双手,耳朵是比较容易碰到的部位。
当宝宝忽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个“玩具”,就会想要试图去“玩”一下。
在家长看来,就形成了“总是揪耳朵”的现象。
内耳发育不成熟
宝宝总爱抓耳朵,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出在“内耳”。
内耳负责掌握人体的平衡。内耳发育不成熟,会使人感到耳朵不适。
表现在大多数健康婴儿身上,就是揪耳朵、抓耳朵、摇头、拍头等。
有些宝宝还会拒绝坐汽车安全座椅,坐车时易哭闹,甚至出现呕吐、晕车等问题。
那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善这些问题吗?
建议家长,除了耐心等待宝宝自身的发育外,可以带着宝宝去玩一玩转椅、秋千。这些活动都可帮助婴儿促进双侧内耳发育成熟和平衡。
长眼屎宝宝总是长眼屎、眼屎多、眼屎黄,可能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是“上火”,要多喝水。
其实,婴儿有眼屎,特别是仅在一侧眼睛有眼屎时,往往并不是“上火”,而是鼻泪管通畅不良所导致的。
如图所示,大家可以看一下鼻泪管的位置
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鼻泪管,什么是鼻泪管不通。
鼻泪管。
鼻泪管是眼泪的排泄通道。
它开口于眼内角,通往鼻内。
我们的眼泪在眼内产生,却是通过鼻泪管在鼻内吸收的。
鼻泪管不通。
婴儿尚在发育阶段,多数存在一侧或双侧鼻泪管不通。
导致正常产生的眼泪无法通过同侧鼻泪管全部引流入鼻部吸收。
由于鼻泪管不通,滞留于眼部的眼泪,随水分蒸发形成黏性分泌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眼屎”。
宝宝有眼屎,如何处理呢?
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棉巾,沾清水或生理盐水,给宝宝轻轻擦拭,同时按摩眼内眦下部鼻泪管开口处,会有一定的效果。
鼻泪管不通的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大部分症状会逐渐缓解,6月龄后症状逐渐消失。
如果经过按摩效果不明显,或症状逐渐加重,可以咨询眼科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
注意:
不要随意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等,那样可能会产生局部耐药细菌,反而造成难治的感染。
另外,如果宝宝眼部分泌物是黄绿色的,而且结膜发红,那么可能是有感染了,需要尽快寻求眼科医生的帮助。
总使劲总是嗯唧嗯唧、使劲抻胳膊伸腿、脸憋得通红扭来扭去,这些情况一般发生在小月龄的宝宝身上,应该首先怀疑婴儿肠绞痛。
肠绞痛不是病,而是婴儿发育中的常见现象。
宝宝会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哭闹、睡眠不安、总使劲、排气多、吐奶等情况,在排气或排便后,情况会有短时间的好转。
肠绞痛的原因主要与婴儿肠道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一般宝宝4-6月龄后,不适的表现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家长要耐心等待。
除了等待宝宝自然度过这个发育阶段,还有哪些方法能帮助缓解这些不适呢?
家长可以顺时针揉揉宝宝腹部,以缓解胀气;
在家长看护下,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鼓励宝宝尽量多趴着;
医生有时候会建议服用西甲硅油来缓解肠绞痛;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回避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观察宝宝症状和自己进食的特定食物有无关系,必要时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回避牛奶、鸡蛋、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尝试换成适度水解配方粉。
如果有问题要咨询儿科医生哦。
对待发育中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焦虑,因为不良情绪是会“传染”的。
宝宝感觉到你的焦虑,也会增加不安全感和不适感。
睡觉一惊一乍宝宝睡觉时,常常会出现“一惊一乍”的现象:
明明看起来睡得很好,突然小手就向上举起,很快又缩回去,有时胳膊腿还会抽动。
这是怎么了?
家里人可能会说,是不是缺钙了,是不是“吓着”了。
其实啊,跟这些还真没什么关系,这是“惊跳反射”。
和吸吮反射、踏步反射一样,惊跳反射也是生理反射的一种。这种全身动作,在宝宝仰卧着的时候看得最清楚。
当出现突如其来的刺激,比如较响声音的突然出现,或者把宝宝放进小床里的一瞬间,都可以引起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往往在宝宝出生后3-5个月内消失。如果长期没有消失,家长应引起警惕,带宝宝看一下儿科医生。
指甲长白斑健康的宝宝指甲,应该呈淡红色、有弹性、有光泽、有一定的硬度、不容易折断、没有白色的斑点。
但有些宝宝的指甲上会出现絮状白斑。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
一种是宝宝体内长虫了,因为有了寄生虫,所以指甲上会出现白色的斑点。
另一种说法是缺少营养了,比如缺钙啊,微量元素不足啊。于是各种钙剂、补锌药,亦或是什么钙镁锌合剂,就都来了……
其实,导致宝宝指甲长白斑的,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营养缺乏,而是“外力”。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来说,出现指甲白斑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活动或玩耍时,由于外力造成的。指甲是由扁平的上皮角质细胞排列而成。
当指甲受到外力刺激,或指甲抓握不当时,就会出现少量的甲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宝宝的指甲就会出现白色斑点和细纹了。
那宝宝指甲有白斑,应该如何处理呢?
建议家长先不要着急。宝宝的指甲大约3个月左右会增长一个指甲那么大。这段期间里,白斑会随着指甲生长而生长。
等到修剪指甲的时候,把有白斑的部分剪掉就可以了。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其实很多看似奇怪的表现,都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希望大家了解这些之后,可以放下焦虑,淡定养娃。
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说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我们一时间解释不清、不太确定的事情发生。
比如今天讲的抓耳朵啦,指甲长白斑啦,还有之前讲过的枕秃啦,肋缘外翻啦……
每当这时,“缺钙”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很多家长寄希望于,钙一补上,问题马上就会解决。
其实,怎么可能呢~
发育进程中的问题,慢慢就会解决,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静待花开的耐心,而耐心背后,是科学的养育知识给我们的信任和信念。
希望你也放下焦虑,淡定养娃。
你为宝宝哪些“奇怪的表现”焦虑过?留言说说吧。
别忘了先点??啊~
这些文章你可能也想看:
别花冤枉钱!那么多“网红”海淘药,哪些真正值得买?
宝宝小伤口,涂碘伏消毒?你的处理方法可能错了!
用激素我也不想“见好就收”,但我怕宝宝性早熟啊
本文编辑:王小妞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